456健康社
退化性關節炎 – 化退退化,向 “三腳”說不
Updated: Mar 24, 2020

退化性關節炎一詞對六十歲以上人士絕不陌生,很多更身受其疾之苦。主要在膝關節、腰背和腳部,間中手指亦會發生。病徵多為疼痛,腫脹和行動不便。
醫療界認為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過度摩擦和年紀衰老有關,並以物理治療、消炎藥和適當運動為主,以減輕病情;嚴重者則需要接受關節置換手術或注射透明質酸治療等,非手術治療效果好壞參半。至於關節置換手術經過四十年的改進,已進化成安全而簡單的手術。
究竟甚麼是退化性關節炎﹖是否與摩擦過度真的有直接關係﹖為甚麼年青時,奔跑走跳,大量運動下摩擦頻密,而不會產生關節炎﹖為甚麼六十歲後,退化性關節炎逐漸產生﹖就如五十肩為甚麼常發生四五十歲的時侯﹖
為了解退化性關節炎,先要明白正常關節如何運作﹖關節包括骨骼軟組織、肌肉、半月板。關節內的軟骨並沒有血液直達,要靠關節液作養份供應。當年青時,大量運動的負荷,會令軟骨磨損。幸運的是身體的自癒機制有修補軟骨能力,能回復健康狀態。需要健康的體魄才能提供足夠的關節液和骨骼血液以作修補之用。關節內的韌帶和半月板,亦因同樣道理,才能維持優良水平,使再多的摩擦壓力,都不會引發關節炎。
人到老年則情況改變,本身自癒能力減退更易有患上炎症,使關節液養份減少,關節軟骨無法復原。尤其是經常受力和摩擦的部位,往往損傷無法復原,成為永久磨損,形成退化性關節炎。經年累月,像滾動雪球般越來越嚴重,關節無可挽回。關節炎並不局限於關節,並會擴散致周邊組織,如韌帶、關節膜和肌肉,更加會影響行走。治療關節炎主要目的是改善關節液營養和增強自癒能力。
在改善關節液營養方面,主要分為口服補充劑和關節注射,成份多為葡萄糖胺、透明質酸、維他命、類固醇,以藥廠生產的藥物為主。近年新創濃縮血小板(Platelet Rich Plasma ,PRP)、臭氧(Ozone)逐漸接受為輔助療法。臭氧療法(Prolozone Therapy)已存在百年歷史,注射方法需要醫生指導,方可進行。
預防勝於治療!為防止退化性關節炎惡化,則需補充關節液營養,更要補充身體營養。四十歲後更需要經常運動。肌肉是保護關節最重要的器官,增強肌肉運動,亦有助關節的血液運行。預防關節炎,戒食某些容易引發關節發炎的食物,亦有助減低患上炎症的機會。
退化性關節炎,非只有藥物和關節置換手術是唯一的出路,重點是病人與醫生商討出一個適當的方案。採用臭氧治療能刺激骨骼及軟組纖細胞等增殖,作修復受損韌帶和軟組織、改善關節機能,減輕持久性的關節疼痛。因應病況而定臭氧療法(Prolozone Therapy)的治療次數,可1至2次 療程已見成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