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456健康社

腸漏症:不存在的病?

Updated: Mar 24, 2020

你相信慢性病是從進食而來的嗎?而腸胃正是抵禦病菌的最前線。

腸道是吸收營養和水份的部位,所以腸道發炎就形成營養不良和引發多種身體疾病。

腸道發炎是不是腸漏症(Leaky Gut Syndrome)?很多専家認為沒有腸漏症,主要原因是不認同和不認識這種疾病,往往診斷為激腸綜合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,IBS),並且不能解釋原因。

腸道是處理食物的管道,往往和外來食物及細菌產生反應。如果腸道受傷而不能有效吸收,如急性和慢性細菌感染,或食物敏感,引致腸壁發炎,都會影響腸道吸收功能。很多人知道煙酒對腸胃有害,卻不知不良飲食習慣和不潔的食物,更是腸道發炎的主因。


當腸道發炎,令其功能不良,以致營養無法攝取,例如蛋白質需要腸道產生的載體,才可進入人體,此功能損失後,蛋白質會因而流失。另外有害物質就可以無拘無束進入,例如腸道細菌或未充份消化的食物。細菌經腸壁進入後,會分佈身體各部,引起不同病徵,此外,未充份消化的食物進入人體後,會引起自身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產生抗體。更不幸的是身體細胞亦有類似食物的構造,成為自身免疫系統不分青紅皂白進行攻擊,產生自身免疫病,如敏感症和類風濕關節炎,所以有病的消化系統是身體健康崩潰的第一步。


腸道發炎原因何在?


主要為細菌感染,如念珠菌 (Candida)、幽門螺旋菌 (Helicobacter pylori)和其他腸道細菌。服食抗生素後,更令惡菌得以生存繁殖,引起發炎;另外,食物過敏,腸道抗拒某種食物,則在腸壁發炎,久而久之,成慢性發炎。發炎另一主因是暴飲暴食,令腸道不能負荷;某些人的胰臟酶分泌下降,令食物不能分解,無法吸收,最後造成營養不良和腸道發炎。

腸道發炎在醫學有不同病徵,主要是激腸綜合症,病徵肚痛、便結、便溺、營養不良等,大多用藥治療,控制病徵,此病被認為是原因不明,所以不能根治,嚴重者如結腸炎(Ulcerative Colitis)、孔羅氏症(Crohn's Disease)可能需要手術處理。


找尋原因雖然不簡單,但亦是治病最重要基本因素,必須經過以下過程。1) 經糞便檢查找出腸胃中的細菌,方可對症下藥,採用藥物或自然抗菌劑;2) 經昂貴的檢測找出食物敏感源或採用抗食法,杜絕麵粉、奶類、酒精和海鮮,確定敏感源; 3) 改善飲食習慣,尤其是戒糖;4) 服用保健酶,以促進消化; 5) 採用保健品,以促進腸壁吸收;6) 增進益生菌繁殖,壓制有害細菌; 7) 改善身體營養狀況; 8) 改善情緒和工作規律,以助腸胃消化。最關鍵的步驟是找尋腸胃感染和食物敏感原因,需要特定保健品或甚至臭氧療法,消除此等病因,全面性採用此等做法,方可治病,缺一不可。


發揮消化系統最有效的時間為作歇息狀態下,所以往往飯後感覺眼睏,可惜香港人沒像南歐人幸運,午飯後更無法休息,但晚飯後一定要好好休息,助長消化。

改善腸道發炎需要時間和病人持之以恆,我們所有營養都來自食物,腸道不健康就會引致身體不健身,很多治療慢性病是從調理腸胃開始,尤其是處理腸漏症。


你還會忽略你的腸胃嗎?患者可網詢info@456health.com




5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