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456健康社

聞「疫」色變

Updated: Mar 24, 2020




類和病毒與細菌的鬥爭,已有數萬年,互有勝負,隨著醫學的進步,免疫針和公共衛生成為主要防疫工具,始終打不贏人類恐慌。高劑量維生素C可治療嚴重肺感染者,可惜沒有醫生識用。可歌可泣的故事比比皆是,真的假的都引證人類的偉大和卑劣。


我不是防疫前線工作者,更不是什麼專家,只是一個平民有感而發,對抗疫現象説幾句話。


1. 「口罩現象」

作為防疫和提高免疫力的四招,「戴口罩、常洗手、睡眠足、勤運動」是普通民眾可以做的,還有自我隔離也很重要。口罩除了可以防飛沫,更是心理安全條件,減低恐慌。至於專家所謂的非必要就不用戴口罩,公共醫學上是有理據,可惜受到傳染者或散播者傳播後,你會找專家算帳嗎?況且現在專家一大堆,意見各異,所以眾人自求多福,自我保護,實無可厚非。

2. 「恐慌」

防疫是要三方面考慮:醫療、公共衛生和政府層面。人類是群體感性動物,理智是不常存在的,所以非常時期下,科學和非科學因素都要考慮,政府的行為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,恐慌可以喚醒民眾防疫意識。極度的恐慌是危險的,怎樣處理是需要高度智慧。搶購口罩、廁紙、大米,到最後民心不定,是否變成搶劫呢?所以不能忽視此搶購潮。香港口罩和物資不足,醫護和公共前線優先是必要的,其他人搶購是必然的,政府在有限資源下,只有平均分配,民眾會不滿但會認為公道,人人平等,共渡時艱。

3. 「封關」

封關是困難的決定,是自我保護的最後手段,包括社區封閉,不涉歧視,是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,就如武漢市、溫洲市的封閉是必然措施,是大智慧者才能決定。封關是要有多方面準備,亦不以人權和民權放在首位。大陸物資會停頓,但冷藏物資有從其他地方輸入,更甚者,可能需要配給,但不是世界末日。我擔心的是深圳和廣東省會否爆發大型社區感染。香港大型活動基本停頓,包括迪士尼樂園和海洋公園、公眾活動皆取消,只有馬會我行我素,賽馬不是必須生活行為,馬迷會失望,但數千人群聚集認為是低風險,真是不解。


沒有準備,沒有遠見,沒有膽識,更不明白人類是以感性行為為依據,注定抗疫是艱苦的,但可肯定的是武漢肺炎很快會過去,民眾很快忘記,可惜的是社會經濟受到重創, 一千億的防疫和重建基金,可以有效恢復民生和經濟嗎?勇於挑戰,敢於挑戰,懂得挑戰,希望香港更多新的「一哥」。





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